李清照春残

原文: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春残》是宋代杰出女诗人李清照南渡后寄居某地所作。全诗被《诗女史》、《名媛诗归》、《古今名媛汇诗》、《古今女史诗集》等古籍所收录。

此诗一反大多数李诗雄浑的写作手法,采用雅致纤细的表达方式。以白描方式来叙事,描写晚春之景,难得的一个典故也没有使用。单纯的表现了作者客居异乡,在愁病中的思乡之情。

时间: 2024-08-09 21:36:19

李清照春残的相关文章

长安年少惜春残是哪个诗人写的

"长安年少惜春残"出自唐代诗人裴潾著有的诗作,诗题名是<白牡丹>. 全诗如下: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 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唐诗纪事>卷五十二载:有一天,裴潾到长安城内的太平院赏花,在墙壁上题写了此诗.大和中(831年左右),文宗"驾幸此寺,吟玩久之,因令官嫔讽念.及暮归,则此诗满六宫矣."由此可见,这是一首为白牡丹鸣不平的名作,曾因唐文宗李昂的赏识,风靡皇庭. 全诗虽笔笔叙事写物,却能不即不离,曲折见意:虽未着一字

长安年少惜春残的作者

裴士淹 "长安年少惜春残"出自唐代裴士淹的<白牡丹>.裴士淹,唐朝诗人,其著有<白牡丹>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尝为郎官,开元中任给事中,天宝末年为京兆尹,宝应二年为左散骑常侍.绛郡开国公,永泰二年任检校礼部尚书.礼仪使.大历五年贬为虔州刺史.

长安年少惜春残作者是谁

个人简介: 裴潾,生年不洋,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河东闻喜人,今山西闻喜县,门荫入仕,一生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 文学成就: 大和七年即公元833年任左散骑常侍,充任集贤殿学士.期间,裴潾曾收集历代文章,续后梁昭明太子的<文选>,编成30卷<大和通选>,附音义与目录l卷,一并上献给唐文宗.不过,裴潾在编选这部文集时,对当时文士,几乎素与己少有交住者的文章都很少选入,因而受到大家的非议.这部文选也不为时人

描写春花的古诗句

描写春花的古诗句 1.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酒美春浓花世界.欧阳修<玉楼春> 3.花下春藏五马.毛滂<西江月> 4.阆苑花开不夜春.无名氏<鹧鸪天> 5.薄衫春院闲花落.苏轼<菩萨蛮> 6.花漏怯春宵.贺铸<菩萨蛮> 7.莺蝶一春花里活.辛弃疾<满江红> 8.试看春残花渐落.曹雪芹<葬花吟> 9.花动两山春.曹勋<好事近> 10.春院无人花自香.无名氏<浣溪沙> 11.

花开花落花满天下一句

花开花落花满天下一句是留不住春来春往春景残.出自李清照<残花令>.全文是盼不到花开花落花满天,留不住春来春往春景残,一杯苦酒三更酿,几分娇颜淡梳妆,盼,盼,盼,等不及雁南雁北雁归年,挡不去风起风寒风啸崖,孤芳自赏无人赞,羞花几许暗自怜,残,残,残,半朵无奈沾花颜,几许相思何人见,千般葬花下故人春来年.

绿肥红瘦暗指什么

"绿肥红瘦"的意思是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暗指作者对红颜易老的感慨. 具体内容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晚狂风大作,雨却稀疏,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突然想起昨夜风雨,来不及起身更衣便询问起卷帘的侍女,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无心去看,只是敷衍着随口回道:"海

清明节的诗句

1.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2.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3.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5.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6.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清明时节出郊

金缕衣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金缕衣这首诗的含义是:不要爱惜用金钱织成的华丽衣裳,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其实就是一首珍惜现在,日日上进的励志诗. <金缕衣>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七言乐府,作者无名氏.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它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时光,可以说它劝喻人们要及时摘取爱情的果实,也可以说是启示人们要及时建立功业,正因为它没有说得十分具体,反而更觉内涵丰富.

诗歌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