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经济法经济实质公平原则

经济法上的公平:指在承认经济主体的资源和个人禀赋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而追求的一种结果上的公平,即实质公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国家基于消费者是弱者地位的考虑,作为一项社会法律对策而制定的。该法律在不少方面体现了国家机关对消费者权益的特别保护,这种特殊保护并不是为了谋求形式正义,而是追求实质的正义,符合经济法的特征。

经济以效率为目标,法律以公平为价值追求,公平可以分为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经济法追求的公平是实质公平。

时间: 2024-08-09 09:05:01

如何理解经济法经济实质公平原则的相关文章

税收实质课税原则的意义

1.税收实质课税原则的意义是防止纳税人偷税避税,增强税法适用的公正性. 2.实质课税原则指对于某种情况不能仅根据其外表和形式确定是否应予课税,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尤其应当根据其经济目的和经济生活的实质,判断是否符合课税的要素,以求公平.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税. 3.实质课税原则或称经济观察法,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当时,一些不法商人利用战争发国难财的行为由于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在民法上被认定为无效行为,但由于税法被认为是民法的附随法,因此民法上的效力认定直接影响了其在税法上的效力.故而

我国税收公平原则的含义

我国的税收公平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税收制度设计的税收负担分配的均衡状态,税收负担应该公平地业着于每一位纳税人身上,尽可能地合情合理.税收公平是指国家征税应使各个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 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以同等的课税标准对待经济条件相同的人:后者是指以不同的课税标准对待经济条件不同的人. 在现代各国的税收法律关系中,所有纳税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税收负担在国民之间的分配也必须公平合理,但公平合理并非绝对的等额负担.学术界对公平原

实质课税原则的适用范围

适用领域主要涉及:纳税主体资格的确认.税收客体的归属.征税客体的合法性.无效和可撤销行为的税务处理.税收规避防范等方面. 介绍: 实质课税原则指对于某种情况不能仅根据其外表和形式确定是否应予课税,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尤其应当根据其经济目的和经济生活的实质,判断是否符合课税的要素,以求公平.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税.

什么是合同法的公平原则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里讲的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订立合同时的公平,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 2.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公平处理,既要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违约方因较小的过失承担过重的责任; 3.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因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化,履行合同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6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成本的经济实质是

成本的经济实质可以概括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成本: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什么是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的不同

不同: 1.平等原则是指在法律关系中,各权利主体的权利义务都相同,没有特权.公平原则是指双方的法律结果与双方的行为是相匹配的.简单来说,平等指的是资格,公平指的是程序和结果. 2.民法上的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所有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双方,在民事活动中的行为均应遵循这样的准则. 3.中国民法的平等原则是当今商品经济规律的属性,是现代法制的基本原则,在当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属性的人类社会,固然其阶级性质有别. 4.公平原则是

如何评价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和具体的数据,结合作者的经验和认知,阐述了理解未来的几项原则,指出要想更好地预见未来和把握发展趋势,就必须培养自身的远见力.该书受到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和<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史蒂夫·福布斯的倾力推荐,同时该书也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亚马逊榜首畅销书.如果没有远见,就看不清未来,就不会有明确的目标,也就不会获得拼搏的动力.培养远见力.把握发展趋势,看到不易察觉的机遇,决定着我们能否成功.为了更好地应对

怎样理解经济法的经济民主原则

经济民主是作为经济高度集中或经济专制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充分尊重经济自由基础上的多数决定.在经济法领域,经济民主主要强调的是经济决策的公众参与,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在宏观方面,经济民主要求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时,应当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将宏观调控决策建构在充分对话的基础之上,从而保障和促进国家宏观决策的顺利实施,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在微观方面,经济民主则体现为国家在充分尊重企业自由的前提下,要求企业建立一套有效地经济民主机制,保障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促进企业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