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时效怎么计算的

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时间: 2024-12-28 01:18:21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时效怎么计算的的相关文章

如何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其程序如下: (一)由申请者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签定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写明事情发生的经过及时间.地点,提出申请鉴定的理由. (二)提出申请鉴定方应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费. (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听证.取证. (四)召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议.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由相关专业技术专家及法医组成. (五)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受理申请日起30日内,受理机构将鉴定意见书送达当事双方,对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的结论不服的,可在接到

医疗事故罪追诉时效怎么计算的

医疗事故罪追诉时效的计算是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医疗事故罪属于结果犯,以实际结果的发生为犯罪成立的必要要件,所以其犯罪成立之日,应理解为犯罪结果发生之日.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怎么计算

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计算是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是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的开始.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法>第82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时效是多久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据此,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如果患者死亡的,为死亡后一年内应当提出鉴定申请:如损害结果在多年后发现,自发现后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法院将不保护,鉴定亦没有实质意义.

劳动仲裁时效怎么计算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强制执行时效怎么计算

从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时间为两年.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239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国家赔偿二年的时效怎么计算

申请国家赔偿两年时效的计算方法是: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适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时效的规定.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时间有限制吗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欠款纠纷起诉的时效怎么计算的

欠款纠纷起诉的诉讼时效计算方式如下: 诉讼时效应从供方收到需方所写欠款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当然,如果出具欠款合同时写下了还款日期,则诉讼时效应从还款日期届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