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恐龙能打过棘龙

西雅茨龙。西雅茨龙是一种生活白垩纪中期到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龙之一,也是在北美洲出现过的最大食肉恐龙之一。研究发现,西雅茨龙的体长可达12.8米左右,体重在8.7吨上下,它有着更为锋利的利爪和强大的后肢,通常会捕食和自己体型相当的草食性恐龙。无论是从攻击性上看还是生活习性来看,它们都是属于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

时间: 2024-11-10 08:30:39

什么恐龙能打过棘龙的相关文章

棘龙和鲨齿龙哪个厉害

棘龙和鲨齿龙各有优势,棘龙和鲨齿龙都属于较大的食肉恐龙.鲨齿龙和霸王龙的体型很接近,是非常适合捕食的体型,而棘龙背脊上的刺能起到保护和攻击作用.相对来说棘龙和鲨齿龙是不相伯仲,但棘龙稍微占优势,因为棘龙是水陆两栖的,鲨齿龙则只捕食陆地上的猎物.而且棘龙生存的时间比鲨齿龙长很多,所以应该是棘龙更占优势.

棘龙的天敌是什么龙

霸王龙.霸王龙是大型食肉恐龙,霸王龙又名暴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棘龙的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一类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其中的亚种埃及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体长12至19米,帆高1.65米,平均体重4吨,最大个体估计18吨.是与鲨齿龙同时间生活的大型肉食动物.棘龙的体型为所有食肉恐龙中最大,平均十七米的身长远远大于霸王龙.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高度可达1.8米,长棘之间推断生前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巨

棘龙的外貌特征

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与兽脚亚目恐龙,体长18至22米,帆高2米,臀高约5米,主要生存于白垩纪中期的非洲.分布区域包括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可能还有西撒哈拉.尼日尔和肯尼亚.目前棘龙属有两个种,其中最著名的种是发现于埃及的埃及棘龙,而第二个种摩洛哥棘龙发现于摩洛哥. 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高度可达2米,长棘之间推断生前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巨大帆状物. 棘龙的头颅骨长两米,外形类似上龙类,棘龙被认为是半水生掠食者. 棘龙因为其独特的帆

棘龙怕什么龙

棘龙怕霸王龙.霸王龙又名雷克斯龙,是棘龙的天敌.霸王龙是大型食肉恐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霸王龙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棘龙怎么画

先画出棘龙的头部,再画它隆起的背部,往上画出背上竖起的棘,身后画上尖尖的尾巴,然后给棘龙涂上绿色,背上的帆状棘涂上深黄色,肚皮涂上浅青色,背上涂上深绿色斑点,棘龙就画好了. 棘龙简笔画教程 1.先画出眼睛有点凸起来的头部,往下画出鼻子和嘴巴的轮廓,接着在上面画出眼睛.鼻孔和圆圆的牙齿. 2.往下画出它背部隆起的身躯,画出棘龙的四肢,它的前肢比腿小.尾巴微微向上翘起.在脚上画出指甲. 3.然后往上画出背上竖起的帆状物.这是棘龙的武器,一个棘龙的形状就画好了. 4.给棘龙涂上绿色,背上的帆状物涂上橙

棘龙吃什么

棘龙是季节性半水生动物,雨季主要以鱼为食,在旱季时会偶尔上岸捕食豪勇龙.未成年蜥脚龙类,还会和鲨齿龙发生冲突.棘龙头部如上龙或鳄鱼,长条形,适合捕鱼,捕鱼时会把嘴伸进水里,然后然嘴巴上的小孔发送辐射源感知猎物的存在,科学家认为这和鳄鱼的头骨有着相似的特征.此外,棘龙的头部有一个冠状物,可能是用来吸引异性.

恐龙有种叫副什么龙

属名:Parasaurolophus,又名副龙栉龙,意为"几乎有冠饰的蜥蜴",是鸭嘴龙科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到7,300万年前.目前已有三个被承认种:模式种沃克氏副栉龙.P. tubicen.以及短冠饰的P. cyrtocristatus.副栉龙的化石发现于亚伯达省.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副栉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可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

脊背龙和棘背龙一种吗

脊背龙和棘背龙之间没有区别,它们是同一种恐龙,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棘背龙也叫做棘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生存年代约1亿1200万年前到93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高度可达1.65米,长棘之间推断生前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巨大帆状物(然而有极少数科学家却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类似美洲野牛的脊背).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功能很可能包含调节体温.储存脂肪能量.散发热量.吸引异性.威胁对手.吸引猎物等. 棘龙是目前已知的最长的肉食性

背上长扇子的恐龙叫什么龙

背上有骨板.背鳍恐龙有: 1.剑龙:背部有两排,共17块骨板: 2.棘龙:生活在北非,背部脊椎骨延长形成一块背鳍: 3.豪勇龙:也是来自北非的恐龙,也拥有和棘龙类似的背鳍,但豪勇龙是以植物为食的恐龙: 4.鱼猎龙: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老挝,和棘龙是同类,它的背鳍分成前后两块,分别有背椎和荐椎延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