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被清朝封为什么王

吴三桂,崇祯十七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时间: 2024-08-27 15:39:58

吴三桂被清朝封为什么王的相关文章

清朝的异姓王有几个都是谁

清朝的异姓王总共有15个,其中生封王爵的有: ⒈定南王:孔有德: ⒉靖南王:耿仲明,耿继茂,耿精忠: ⒊平南王:尚可喜,尚之孝,尚之信: ⒋平西王:吴三桂: ⒌义王:孙可望,孙徵淇,孙徵淳: 死后追赠王爵的有:福康安,扬古利,黄芳度,傅恒.

为什么清朝没有藩王

清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朝代,藩王对君主专制统治有威胁,所以清朝没有藩王. 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拥有兵权,镇守一方,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可以称作藩王,不管是宗室还是外姓, 一般得到藩王称号的都是战功卓越的臣子,如清代的耿精忠,尚可喜等,也是介于地方长官与独立君主之间的统治者,他们可能是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未宣布独立的地方长官,或者由某强国册立统治某地区的半独立君主,藩王一般都有独特的名衔,这些名衔并非一般的地方长官职衔,而是比地方长官职衔较为尊贵的封号,久而久之,这

清朝八贤王是怎么死的

清朝八贤王:屈死于父兄妒忌,以致大病而亡.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即八贤王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这令他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责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胤禩遭此一举,大受打击,到处潜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

在清朝的时候,还有一种身份更高的王爵叫做铁帽子王,这里的铁帽子王其中的含义并不是说戴着的是真正的用铁做的帽子,这里的帽子相当于一个头衔,是这些王爷们尊贵地位的象征,而"铁"则代表着永恒.永久,有一句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的铁就有着不可动摇的含义.铁帽子王就说明了这些王爷们身份的稳定性.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

清朝铁帽子王啥意思

铁帽子王: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在清朝藩王亲王和郡王哪个权利大

在清朝,藩王.亲王和郡王,藩王权利大. 蕃王掌握兵权,有自己的土地,割剧一方. 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以上三方势力合称三藩. 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

古代封王为什么不封异姓

1.古代封王是皇族子弟才有的特权,封异姓王往往会导致异姓王做大而无法控制,但是部分朝代也有异姓封王. 2.异姓封王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刘邦,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初,为了稳定各方的势力,封了几个异姓王.但是在国家逐渐稳定之后,这些异姓王都被刘邦消灭了,刘邦也提出了非刘姓不能称王的命令.从此之后每个朝代都效仿刘邦的做法,异姓封王的条件极为苛刻,但是后世还是出现了许多异姓王.

封王拜相是什么意思

释义: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义或官职.任命为宰相,封为王爵.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典故:元朔五年,薛泽因事免职,公孙弘便做了丞相.在此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可公孙弘还没有爵位,于是武帝下诏道:"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他开始的. 造句:封王拜相,不在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无数出身于草莽的英雄豪杰纷纷出仕各方诸侯或自

清朝为什么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雏形出现于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之时. 1622年,努尔哈赤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即八大贝勒共治国政,参加后金的决策会议,共同处理军国要务.第二年,又设八大臣以辅佐之,称议政大臣,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皇太极嗣位后,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有意识地抑裁大贝勒的权力,并逐步提高议政大臣的地位. 1637年,最后确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央辅政机关的地位.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清王朝统一全国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