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尝求古人之心什么意思

予尝求古人之心的意思: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时间: 2024-09-12 02:33:07

予尝求古人之心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之是什么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之是"的"的意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

什么是欲予欲求

欲予欲求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从我这里取求,现用来表示任意求取,取索无厌.也指随心所欲.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用法:欲予欲求,联合式,作谓语,不能用作贬义. 举例:"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求古人经典的临终遗言

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伟大的爱国者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宋代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宋代爱国名士文天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革命领袖孙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求古人讽刺洪承畴的两副对联

第一副: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来源:洪承畴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内挂出这样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可就这么个"臣节重如山"的家伙后来在松山战役失败后投降了清.后来洪承畴做了清时大官,一次一位客人与其对弈.其间有丫鬟上来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仔细一想此日正好是阴历"谷雨",洪承畴张口吟出:"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而后对客人说:"这是一句上联,你把它续

古仁人之心指什么原文

古仁人之心指<岳阳楼记>,原文是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意思是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古仁人之心指什么

古仁人之心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即先人后己的济世思想.古仁人之心意思是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出自<岳阳楼记>.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 2.出处: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3.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个人的获得.拥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外物(财物.外物)的丢失.损坏,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内在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

1.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 2.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为什么意思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为:制定. 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成为,变成.例:此何遽不为福乎. 2.做.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3,作为,当作.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4.是.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以为,认为.例:孰为汝多知乎. 5.被,例: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夫子何命焉为. 8.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有,例: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10.将来,将.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