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大小吃法顺序

暗棋中棋子的大小顺序:

帅可吃仕,仕可吃象,象可吃车,车可吃马,马可吃炮,炮可吃兵。

吃子规则:

帅:可以吃除兵和卒以外的任何棋子。

仕:可以吃除将以外的任何棋子。

相:可以吃除士、将以外的任何棋子。

车:可以吃除相、仕、帅以外的任何棋子。

马:可以吃马、炮、兵(卒)。

炮:可以吃任何棋子,但是中间必须隔一个子。

兵:只能吃对方的将或卒。

除炮在吃子时可以按竖线或横线走动多格,其他

时间: 2024-11-02 04:39:15

中国象棋大小吃法顺序的相关文章

象棋棋盘尺寸 中国象棋标准

1.中国象棋规则规定:比赛用的标准棋盘,应每格都为正方形,每方格长宽均应为3.2至4.6cm.每个平面圆形棋子直径应为2.7至3.2cm,大小与棋盘合适配套.棋盘和棋子底色,均应为白色或浅色.棋盘上直线和横线应为红色或深色,四周应有适当空白面积.棋子面色分为红黑两组,字体和圆框应当醒目.演示比赛用的大棋盘为直式,红方在下,黑方在上.棋盘和棋子大小,应配合场所相应增大. 2.棋盘格子大小与线条粗细,及棋子大小(直径厚度)须协调美观实用(方便拿取).

中国象棋的由来

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中国象棋规则有哪些

中国象棋规则: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

罩杯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多少

罩杯大小的顺序依次是按英文字母排列A.B.C.D.E等,其中A罩杯又分为A型和AA型.A罩杯,B罩杯,C罩杯,D罩杯等指的是罩杯的大小,对应的是乳房大小.3/4罩杯,1/罩杯,5/8罩杯.全罩杯则指的就是罩杯的外形设计.

中国象棋出自哪个朝代

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年代不详.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传说无从考证,后附加. 象棋,亦作"象碁".中国象棋,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象棋怎么吃子

走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除帅(将)外其他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立即把被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双方交替行棋,先把对方的将(帅)"将死"的一方获胜.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象棋集

中国象棋速胜技巧

1.中国象棋速胜技巧:布局陷阱法,布局偏招引起的歧路变化,分为埋伏奇兵.弃子诱敌.将计就计和自投罗网. 2.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所以业余象棋爱好者无疑希望对弈的棋局速战速决.为此,只要掌握布局陷阱的知识,并在棋战中灵活运用,使对方措手不及而陷入被动,便能收到速胜的效果. 3.布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古今棋手的重视,因为从布局正着与偏着的对比中,人们将找到布局战术的客观规律.对于初级棋力的爱好者来说,先学习布局陷阱,从中体会到一些运子要领.战术技巧,逐步加深对布局原理的认识

中国象棋四级棋手什么水平

1.中国象棋四级棋手相当于在地.市级青少年赛前16名.县个人赛前32名.县青少年赛前6名.其在象棋棋手技术等级称为棋协四级棋士. 2.此外棋协三级棋士是为地.市级个人赛前32名.地.市级青少年赛前6名.县个人赛前16名.

几大行星按照大小排列顺序

几大行星按照大小排列顺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从古典时代的神圣的游星演化到科学时代的实在的实体,人们对行星的认识是随着历史在不停地进化的.行星的概念已经不仅延伸到太阳系,而且还到达了其他太阳系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