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的意义是什么

鲁迅作品的意义如下:

经典意义:对旧的封建主义和新的个性主义的启蒙作用。丰富的战斗实践经验,使鲁迅很早就成为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鲁迅更能纯熟自如地运用这一武器,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在正面敌人作战的同时, 抵制和反对种种机械论、庸俗化的倾向。

现实意义:在思想与艺术,继承与创新,开放与自立,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上起到促进作用。

时间: 2024-12-26 19:52:16

鲁迅作品的意义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鲁迅作品故乡的中心思想

鲁迅作品故乡的中心思想如下: 1.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2.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人性"探索的意义.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精神上受到极大束缚,古训筑成的高墙,使人与人隔膜起来.突出反映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拯救.

鲁迅作品药选自哪里

<药>选自鲁迅作品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呐喊>收1918年至1922年间的14 篇作品其中包括发表了五四运动前的<狂人日记>.〈孔乙己〉. <药>三篇,和<风波>.<明天>.<故乡>.<阿 Q 正传>.<社戏>等.取名<呐喊>, 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以呐喊"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鲁迅作品的当代意义

鲁迅当时弃医从文,为的是拯救当时社会中那些思想麻木,毫无民族危机感与负罪感的人们,希望他们能早日觉醒: 对当代而言,虽然我们如今的社会并没有当时黑暗,但是当今社会之中争名夺利已蔚然成风,残害同胞,损害亲友之举也是时有发生: 所以,鲁迅的作品在当代仍具有矫正歪风邪气,警醒人心的作用,对当代仍具有积极意义.

求鲁迅作品生命之路赏析

鲁迅人文思想浓郁,寓意深刻.这篇短文,作者诠释了人存在的意义,那些邪恶,在被正义打到之前,你可以以任何角色生存,但正义最终是正轨的人生之路,那些为正义而战死的少数人,并不要为他们悲哀,因为他们的正义的灵魂拯救了那些迂腐堕落的人,激励着他们前仆后继勇斗邪恶.虽然现在有一部分人还没没有完全明白,但作者坚信有那么一天,这些少数的为革命献身的人,会感动那些消极等死的人们,作者是乐观的.作者看透了生死的意思,生要为理想奋斗,死了才值得尊敬,值得为其落泪,而那些局限的悲哀,作者一笑而过.

鲁迅作品有哪些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坟>.<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 鲁迅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

鲁迅作品药的背景

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软弱性,未能完成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仍然统治着中国,中国仍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2.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在鲁迅的作品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药>也是描写辛亥革命的时代作品,所写的社会环境是辛亥革命前后一直到五四运动初期时的真实情形,这就是<药>所写的人物和事情的时代背景.

关于鲁迅作品伤逝的评论

<伤逝>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是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以后青年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伤逝>以独特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作者以一般作为追求目标的自主婚姻的完成的喜剧性结局,作为自己所揭示的一出社会悲剧的出发点.小说从正面着力刻画的不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而是作品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本身的思想弱点.从涓生和子君冲破阻力争得了自主婚姻,婚后社会迫害的继续存在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到最后这自主

鲁迅作品彷徨的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彷徨>是惟一的一篇直接表现青年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 好词:沉默.空虚.憎恶.静穆.欣然.坦然.剩在.通红. 好句如下: 1."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2."局里的生活,原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仅有一点小米维系残生,决不会肥胖: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笼外,早已不能奋飞.现在总算脱出这牢笼了,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翅子的扇动"

适合中学生看的鲁迅作品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又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晨,这里指早年时候,夕表示傍晚,这里指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狂人日记>是1918年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抨击出了社会中的人吃人制度,最早发表在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上.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