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概括为一个成语是什么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自《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例 句:一篇文章的观点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近义词:漏洞百出、前后抵触等。反义词:并行不悖、天衣无缝等。

时间: 2024-07-30 01:50:07

矛与盾概括为一个成语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矛与盾演变成什么成语了

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近义词:相互抵触.前后抵触. 反义词:天衣无缝.自圆其说.无懈可击.

一座房子一个盾字打一成语

一座房子一个盾字打一成语:遁入空门.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典故出处: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译文:看破俗世的,避开尘世而入佛门:痴迷于情情爱爱的,葬送了生命.

矛和盾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矛盾相向.向:对着.形容针锋相对: 2.矛盾重重.重重:层层.形容彼此间的冲突,意见很多: 3.自相矛盾.矛:长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4.鬻矛誉盾.鬻:卖.誉:赞美.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矛与盾古文和意思

出处<韩非子·难一> 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夸耀自己的盾,说:"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又夸耀自己的矛,说:"矛锋利极,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如果用矛刺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人张口结舌,一句

23456789打一个成语

1.23456789打一个成语答案是:缺衣少食. 2.仔细一看没有数字1和数字10,那答案就很明显出来了.答案就是缺衣少食. 3.缺衣少食,汉语成语,拼音是quēyīshǎoshí,意思是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出自<焚书·复李渐老书>.

带盾的四字成语

矛盾相向:向:对着.形容针锋相对.出自宋代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矛盾重重:重重:层层.彼此间的冲突.意见很多.出自<韩非子难一>说:楚国有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样的矛都刺不进,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样的盾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那会怎么样呢.那人无言可答: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出自清代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穷庐诵读,无一日废也:自相矛盾:矛,进攻

东寻西找是不是一个成语

东寻西找不是一个成语.形容东寻西找的成语:左顾右盼.前仰后合.瞻前顾后.东张西望.东寻西觅. 1.东寻西觅:指到处寻找: 2.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可以用来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 3.前仰后合:形容大醉或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4.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5.东张西望: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冈惕虎关九豹哪四个是一个成语

其中虎,关,九,豹这四个字是一个成语为九关虎豹. 解释: 比喻凶残的权臣. 出处: 源自于<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凶恶的人. 近义词:九阍虎豹.

话下面一个不打一个成语

该成语为"不在话下". 不在话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在谈论的范围内,指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事属当然,用不着说,出自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近义词为不言而喻.不足齿数,反义词为大书特书.例句: 1.徐迟的<深入就要介入>:反对者当然是无能为力,不在话下的: 2.<水浒传>:看了,收了武松,自押了回文,与两个公人回去,不在话下: 3.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一路遇了顺风,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