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则知学问无尽前面一句是什么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的前面一句是“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出自曾国藩的文集《曾国藩家书》中的《二劝学篇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意思是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

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时间: 2024-09-02 05:54:52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前面一句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是什么意思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意思是有胆识的人则知道学无止境.原文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这句话出自曾国潘的<曾国潘家训>,中心思想是读书三要诀.

有识则学问无尽的意思是什么

有识则学问无尽的意思是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出自清朝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全集>,原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文正公全集>是2011年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曾国藩.本书首次以简体版的形式将传忠书局版<曾文正公全集>完整呈现. 此次出版,在传忠书局刻本的基础之上,出版方同样参考了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版的

近水知鱼性下一句是什么

近水知鱼性下一句是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是一句俗语,意为: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蕴含哲理:如果生活在水边,经年累月地观察水中的鱼,那么就能熟悉鱼的性情,同样,如果生活在山上,经年累月地观察山上的鸟,那么就能听懂鸟的叫声.比喻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

发奋识遍天下字的下一句是什么

发奋识遍天下字的下一句是立志读尽天下书,意思是发奋认识天下所有的字,立志读完人间全部的书.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相传苏东坡年青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此联虽然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未免口气太大.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他说:"听说你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

窥一斑而知全豹下一句

窥一斑而知全豹下一句是观滴水可知沧海.窥一斑而知全豹比喻可以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是后人根据"管中窥豹"延伸而出的相反的意思,与出处原意"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不同,原本的意思是"窥一斑而不知全豹".相近意义流传更广的是"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指-是一个人看事很有见解,从一点可以推出全部,很能举一反三.

后知后觉下一句是啥

后知后觉下一句是渐行渐远,后知后觉就是对事情的敏感度,在别人没有发现,而你最先知道最先预知就是先知先觉.在别人已经了解和知道某种事物的同时,自己并没有发现,而后又察觉到就称之为后知后觉.事情总是过后才反应过来. 先弄清楚,知和觉不是一回事.知,就是知道,理性的,觉,是感觉,感性的.知就是所谓客观,觉就是主观. 感知,和感觉不一样.你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那是感知,你觉得它不好看,那是感觉.因为,你看到是红的,别人看到也是红的.但是,你觉得不好看,可能有人觉得好看. 这样,先知后觉,和后知先觉也都清

酒醉方知情意浓下一句

酒醉方知情意浓下一句:爱过方知情意重,未曾醉酒已清醒,未曾相爱已无情. 出自<梦与诗>,这是现代诗人胡适于1920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节奏明快.主题明确,在作者眼中,做诗和做梦却是相通的:我做我的诗,你做你的梦,只有投身其中,才能体会到乐趣.诗和梦可以相互引用,却不能取而代之.这首简短而明快的小诗,通俗易懂,自然朴质,具有初期白话诗的显著特征.

补已知短的上一句是什么

补已知短的上一句是取人之长,整句话的意思是用别人的长处来补足自己的不足d处.也有一句成语叫取长补短,它的意思是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句话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翻译过来是现在的滕国,如果把长的地方去掉,然后补到短的地方,方圆大概有百里吧!若以仁政来治理,滕国肯定能变得富裕强大.

知不足的下一句是什么

知不足的下一句是: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是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出自<礼记·学记第十八>. <礼记>相传是西汉梁国人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记>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