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是指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者,常常追求最好的思想境界。“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精”指熟练的专业技能,“诚”指高尚的道德品质。大医精诚说明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时间: 2024-10-20 14:57:53

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仁心仁术大医精诚意思是什么

仁心仁术大医精诚意思是:有仁慈的心,高超的医术,把与人方便,造福他人作为自己的心中常怀的信念,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它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什么是止于至善政治

在政治上"止于至善"是指国家政治处于最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zhǐyúzhìshàn,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止于至善的名言

止于至善的名言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原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发扬光明的品德,在于亲爱于民,在于达到最好的境界.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儒家规定的大学"三纲领",也就是成年人学习进修的三个目标."明德"是修身,"亲民"是治国,"止于至善"是达到最好.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止于至善的名句

关于止于至善的名句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发扬光明的品德,在于亲爱于民,在于达到最好的境界.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儒家规定的大学"三纲领",也就是成年人学习进修的三个目标."明德"是修身,"亲民"是治国,"止于至善"是达到最好.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止于至善有哪些要求

止于至善的要求:有至善的追求: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养成自省的习惯. 止于至善,意思是达到极完美的境界.出自<礼记·大学>,原文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

全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了解并达到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在于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最后的结果是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这句话出自儒学经典<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止于至善出自哪本名著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止于至善"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构成大学之道的内圣之路,即内求圣人之德,在此基础上,经过修身阶段,开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境.这样,以修身为核心,内圣是修身的内容,外王为修身的功用,由己及人,由近而远,由内而外,由道德事功,实现人生的价值.对"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前一句是什么

"止于至善"的前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出处:<礼记·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 释义: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