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乎舞雩乎什么意思

风乎舞雩乎是指到台上吹吹风。

风是指吹风乘凉,是将名词活用作动词。

舞雩是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县南。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

出自《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指乐道遂志,不求仕进。

时间: 2024-10-09 09:08:37

风乎舞雩乎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浴乎沂风乎舞雩是什么句式

现代汉语翻译为:在沂河洗浴,在舞雩坛吹风. 倒装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也可称为状语后置.表示地点的名词状语放到了谓语动词的后面. 此句出自<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浴乎沂是什么句式

状语后置句.浴乎沂,风乎舞雩意思是在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状语"沂"."舞雩"译为"在沂河里"和"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置于动词之后了.状语后置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 原句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

三月为什么叫雩风

在<论语>中早有记载孔子"风乎舞雩"的愿望:三月里,换上春天的衣裳,和众友人一起在郊外的溪流中沐浴,在春风里载歌载舞,去舞雩台吹吹风,多么令人神往,所以人们也称三月为"雩风",并且蚕月.莺时.桃浪.阳春.雩风都属于农历三月的名字,古往今来,人们察觉到季节变迁.日月移动.植物的生长和走兽的行踪,由此赋予每个月份很多动听的别名,因为有了这些动听的名字,月份便不再是历法上枯燥无聊的数字,而变成了展现自然和生活风貌的栩栩如生的图画.

浴乎沂的句式是什么

浴乎沂的句式是状语后置句,浴乎沂的下一句是风乎舞雩,状语"沂"."舞雩"译为"在沂河里"和"在舞雩台上",置于动词之后,状语后置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 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是单音节词的,前面无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逗号隔开,是多音节词或词组的,前面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是状语后置句.

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1.壮族三月三节日含义:歌圩节. 2.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3.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

村暖花开几月份

村暖花开弄农历3月份. 农历三月,传统上叫窉月,又叫樱笋时.莺时.一年中的第三个月份.三月又叫辰月.季春.桃月.桐月.蚕月.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论语>:"暮春者

孔子与孟子的治国理想分别是

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孔子赞同发展经济,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但是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

三月三由来

三月三日起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quo

莫春者春服既成通假字意思

莫春者,春服既成通假字意思是"暮"."莫"通"暮",该句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原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