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作者是陈寿还是裴松之啊﹖

三国志的作者是晋代陈寿,宋代裴松之为其做注解。《三国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三书已合为一书。《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时间: 2024-11-01 22:05:35

三国志作者是陈寿还是裴松之啊﹖的相关文章

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注有什么特点

裴注注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活化描写,为此裴松之对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并采用了多种文学艺术手法以突出人物的个体特征,展示历史人物在生活中的真实表现和社会舞台上的独特风采,将原本扁平的人物变得更加丰满.生动.形象.真实.栩栩如生.

贾诩为何不受裴松之待见

裴松之的意见总结起来不过有两点:贾诩这类人才,在曹魏还是有很多的,比如程昱郭嘉之流:贾诩的人品,比起荀攸尚且是月光与炬烛的差距,更何况是和荀彧相提并论呢,陈寿说贾诩与荀攸是一类,很不对.陈寿是个很有节操的史学家不畏权势,更何况贾诩这人貌似也没多大权势,陈寿也不用太避讳贾诩这个人物,那为何将贾诩与二荀并传.这其实就要从贾诩之前做的某些事情寻求答案了.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这不是说得很明白,贾诩人品有问题.事实上是确实有问题,贾诩是为了自保无所不为,虽然现在有些人喜欢贾诩,但是说白了他

三国志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三国志>作者是陈寿,晋代作家 1.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2.<三国志>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历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36.7万字.

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是谁

关于陈寿的父亲,一共有三种说法: 1.陈到,汝南人,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替李严守永安,八年,卒官,陈到去世之时是为公元230年,而陈寿却是公元233年出生,因此此说法不可信. 2.除了陈到之议外,坊间也有人认为陈寿之父是为蜀汉将军陈式,陈式其人,史书未有专传,公元229年攻克武都.阴平二郡,可是当论及陈式为陈寿之父,史料却无记载. 3.在晋书的记载中,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受髡刑,马谡死于公元228年,而陈寿父因失街亭之

关于赵云的书

1.<三国志·赵云传> ,是陈寿为蜀汉名将赵云立的人物传记,选自<三国志>: 2.<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是指三国志内记载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位将军的传记: 3.<三国志集解>,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内容充实了很多: 4.<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5.<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乐不思蜀代什么意思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什么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近义词:乐而忘返.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英雄所见略同 接下一句

英雄所见略同,接下一句同道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主谓式:作宾语: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该成语原来用以赞美意见相同的双方.现在有时也用于讽刺.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成语示例:自来说:"英雄所见略同".--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心无二用打一成语一句

心无二用打一成语一句是一心一意.心无二用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心无二用打一成语,就是一心一意. 释义:只有一个心眼儿:不会有别的考虑.语出:<三国志·杜恕传>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