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和宰相哪个官大

宰相是朝廷高级官员的总称,枢密使也是宰相。历史上只有宋朝设枢密使,由于宋朝重文轻武,枢密使地位自然低于首席宰相,即使这样,枢密使多由文官担任,甚至丞相兼任。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

时间: 2024-09-01 21:33:22

枢密使和宰相哪个官大的相关文章

丞相宰相哪个官大

丞相官大,总体来说,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宰相制度起于春秋时期,完结于明代,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形成了"内阁"(文渊阁处在宫内,故名内阁)制度,清承明制,无名义上的宰相制度.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枢密使和太尉哪个官职大

宋朝干部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分为18个级别,主要级别如下: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丞相,少师,少傅,少保,亲王: 从一品:枢密使,郡王,太子太保等: 正二品:太尉,参知政事: 从二品:御史大夫,六部尚书,金吾卫上将军,节度使: 正三品:翰林学士,散骑常侍等: 从三品:御史中丞,开封尹,上将军,护军,正议大夫,通奉大夫.

枢密使是哪个朝代的

枢密使是北宋时设立的官衔.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时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 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辽代按南北面官设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枢密院的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控制.

枢密副使是个什么官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 枢密副使即为枢密使副职,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高俅蔡京童贯哪个官大

高俅蔡京童贯官职大小:蔡京>秦桧>童贯>高俅.蔡京官职是宰相,相当于今天的总理:童贯是枢密使,相当于军事主席,枢密使有指挥权但是不能调兵:高俅是太尉,相当于国防部,太尉能调兵但不能指挥权,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 显然,这个职位比宰相.枢密使要低一级,秦桧和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秦桧是南宋的宰相,但是考虑南宋不属于全国性质的政权,所以官职含金量要比蔡京低.岳飞和狄青最高只做到了枢密副使,是副职没当过正的.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都有正式官员,

龟田和斋藤哪个官大

斋藤的军衔是大佐,而龟田是中佐,因此斋藤的官大. 龟田和斋藤是<小兵张嘎>中的两个日本军官.<小兵张嘎>,改编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是由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中亚广告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由徐耿执导,徐兵编剧,谢孟伟,杜雨,张一山,王莎莎.钱哆多联袂主演. 讲述了河北省保定市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过程.最后经过种种误会和巧合,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一举歼灭龟田斋

摄政王和丞相哪个官大

1.丞相的官大,是中国古代官名,丞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 2.丞相与相国不同,丞相是相国的副手,相国在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吕不韦免职后,没有人担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得到保留. 3.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丞相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和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

南院枢密使是什么官职

南院枢密使是南枢密院长官,总领汉人军民政事.南院枢密使为契丹南枢密院长官,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见<辽史·百官志一>.其官佐还有知南院枢密使事.知南院枢密事.南院枢密副使等.南院指契丹的南枢密院,以其官署居大内之南,故名.

苏氏三父子谁的官大

苏氏三父子中苏辙官大,具体介绍如下: 1.苏洵:生于1009年5月22日,逝世于1066年5月21日,北宋嘉祐五年,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一同修撰礼书<太常因革礼>: 2.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逝世于1101年8月24日,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宋徽宗时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3.苏辙:生于1039年3月18日,逝世于1112年10月25日,